股票名稱 | |||
---|---|---|---|
宇川精密 | |||
股票類別 | 資本額 | 董事長 | 發行與否 |
化工業 | 3.66 | 郭文哲 | 未公開發行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即時行情 |
奈米大戰 ALD扮要角 |
---|
2025/10/03 下一則 |
晶圓代工邁向先進製程,傳統鍍膜技術遇到瓶頸。隨著台積電、英特爾、三星等大廠陸續導入立體電晶體架構,未來對ALD(原子層沉積)設備與前驅物需求將快速擴張,將帶動相關供應鏈營收成長。業界指出,台灣供應鏈天虹(6937)、京鼎(3413)、宇川等業者正積極搶進,期望在新世代製程中占有一席之地。 天虹攜手晶圓大廠共同開發ALD設備,可依客戶需求彈性調整腔體配置,展現高度客製化優勢;宇川則為台灣首家專業ALD/CVD(化學氣相沉積)有機金屬前驅物製造商,掌握材料端關鍵技術,產品已獲部分先進製程驗證。法人分析,相關設備與材料供應鏈正迎來新一波成長契機。 半導體業者強調,未來先進製程的勝負關鍵,不再僅是極紫外光(EUV)微影。今年下半年,台積電2奈米與英特爾18A先後進入量產,兩家公司分別採用Nanosheet(奈米片)與RibbonFET架構,均屬立體式設計,讓製程挑戰大幅升高。雖然2奈米的EUV光罩層數並未明顯增加,但如何在複雜3D結構中均勻鍍膜,才是最困難的一環。 業者指出,傳統CVD與PVD(物理氣相沉積)在3D結構上均有限制。以PVD為例,透過蒸鍍或濺鍍方式,往往無法覆蓋內部深層區域;CVD則因氣體反應速率過快,容易導致薄膜厚度不均。 相較之下,ALD透過前驅物(precursor)與晶圓表面逐層反應,反覆循環形成完整薄膜,具備絕佳的「包覆性」與「均勻性」。雖然沉積速度較慢,但在奈米甚至埃米等級結構中,展現無可取代的優勢。 半導體業者指出,ALD的核心在於前驅物材料。近年氨基矽烷、烷基醯胺等新型化合物引入,使前驅物性能大幅提升。例如,有些前驅物能在更高沉積溫度下保持自限性(self-limiting)反應,不僅提高沉積效率,也可改善薄膜的電氣與機械特性。這意味著,掌握關鍵前驅物的廠商,將成為推動先進製程進步的隱形推手。 此外,英特爾也積極嘗試ALE(原子層蝕刻)技術,藉由DUV(浸潤式微影)即可分割電晶體鰭片,製造相當於3奈米的結構。業界認為,該技術雖仍需克服規模化挑戰,但在成本控制上具明顯優勢,具備商業化潛力。 法人分析,隨著電晶體結構立體化、尺寸持續縮小,薄膜沉積的精度要求愈來愈高,已非CVD、PVD可完全勝任,必須仰賴ALD技術,才能實現原子級的均勻與精準控制。台廠在設備精密製造與材料研發上的優勢,將全力搶攻先進製程商機。 <摘錄工商-◎網◎小編整理、同質網站未經授權請勿直接複製> |